嘤击长空

是个见异思迁,喜新不厌旧的女人。

包子

     我们高中餐厅的二楼,有专卖包子的窗口,人少时只卖包子,到了吃饭的高峰期,也兼卖夹馍和旋面。

    每天的用餐时间,队伍总是不短,速度倒也不慢。

    那里卖各色馅的大包子,火腿馅、韭菜豆腐馅、豆沙馅、牛肉馅、茄子馅……,也卖小笼包,卖生煎包,还赶流行卖过奶黄包。

    小笼包没什么可说的,就是最正常的味道,不过调蘸水很是重要,窗口旁一般只放飘了芝麻的油泼辣子和山西老陈醋,要使它们和谐的处在一起,不会过酸,也不会只有辣味且干涩,也不是容易事。我的一位舍友很擅长这个,于是每次吃时我都希望由她来调配。不过在我们上学其间,包子馅越来越少,包子数目又在某一天悄然间少了一个,吃它的人便少了。不过,之后一楼增加了“烤包子”这种早餐,总让人浮想联翩。

     生煎包常是莲菜肉馅,莲藕脆且鲜,与肉末均匀混合,再用油微煎,使其底部全部金黄,而包子上方也微微有一些要焦脆的意思,撒上黑芝麻,装到大铁盘里,就热气腾腾地出现在众人面前。此时的馅料渗出了美味的汁,微微浸湿了包子的内面,一口咬下,丝毫没有吃寻常烤制食物的干燥感,而且也不是最常见的外酥里嫩的口感,别忘了,馅料是有一些脆的,所以口感很丰富。纵使我不太喜欢肉类,也很能领略到这种食物的美味。不过有时窗口将莲菜换为炒鸡蛋,我就很是失望,觉得总是不怎么协调,期待着下一次的成品。

    各色馅料的大包子是重头戏。肉馅的我没吃过,豆沙馅用的是能看见红小豆原本形状的馅料,味道尚可,但是容易腻,而且早上面对甜的东西也难以胃口大开。韭菜豆腐馅包子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吃,味道大,而且韭菜易卡牙缝,我们学校的豆腐品质也不是很好,不是柔软的可以入味的豆腐,而是比较糟的老豆腐,蒸熟之后在调料的作用下颜色灰暗,我第一次吃时以为是异物,不过实在别无选择时也可以食用。火腿包比较受欢迎,剁碎的粉条(也许还用酱油炒过)和切碎的火腿肠一起做馅,熟透之后是酱色,因为原料易得且品质稳定,很少会出大偏差。缺点便是太干,吃下一个后喉咙就干涩,必须要配上稀饭或者豆浆才容易下口。

    茄子包是值得拿出来单独说的,因为包子皮用的是发面,所以表面不会十分光滑,可是口感极佳,是蓬松与香软的,茄子包最开始是用茄子丁和粉条做馅料的,之后改成了茄子丁与青椒,这不啻于餐厅中反响的最好的一次改革,我也是第一次发现茄子馅包子竟然可以如此好吃。

     青椒的辣味通过植物油浸入茄子丁之中,如果你偏好辣油的话,可以将包子撕开一个小口,既方便散热,又可以趁机灌入一大勺油泼辣椒,不过红辣椒和辣油都要有,辣油要略多一点,以便进入包子下部。这个过程一定要小心,否则辣油便会洒出,流到包子皮上,之后很容易沾到手上,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弄脏衣服。趁热大口吃,不需要什么特殊仪式,因为这本就是最平凡廉价的美食,趁热吃掉才是对它的尊重。

    至今我还怀念这个味道,因为大学中并不卖茄子包,外面的早点摊上的包子不用麻烦的发面,光亮但是没有以前美味,包子铺倒有茄子和豆腐馅的包子,可总是少了那种味道,总是有些可惜。

评论